UCLA孤独感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由 Russell(Russell, 1996)于...展开简介
实际上,原始的UCLA孤独量表是为成人设计的,其目的是可靠和有效地衡量成人的孤独感。然而,为了满足对不同年龄段人群进行孤独感评估的需求,已经有研究者对原始量表进行了调整以适应儿童和青少年。
例如,Asher和Wheeler(1985)开发的孤独感量表和孤独感和社交不满量表,他们专门设计了一个适用于小学年龄儿童的版本。这个量表包含16个问题,针对儿童的理解能力进行了简化,并使用适合儿童的语言。孩子们被要求使用一个5点里克特量表来评价一个项目对他们的适用程度,从"从不"到"总是"。
另外,还有一些量表针对青少年孤独感的评估亦被开发和使用。例如,青少年孤独量表(Adolescent Loneliness Scale)就是一个被用来评估青少年群体孤独感的工具。
具体到UCLA孤独量表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使用,应当审慎对待,因为量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取决于其是否被适当地调整和验证以适合目标人群的认知和情感水平。如果想要使用任何孤独感量表来衡量儿童的孤独感,应选择已经经过验证并专为儿童设计的工具,并且在使用前应当进行适当的适应性修改和重新验证。
在现实应用中,进行此类评估时应该和教育和儿童心理学专家合作,确保量表的使用是恰当和敏感的,同时结果的解释与干预措施是专业和适宜的。
UCLA孤独量表的评分标准是将每个题项的分数求和来计算总分。对于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UCLA Loneliness Scale Version 3),这个量表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的答案是一个4点里克特量表,答案的选择范围是:
1. 从不
2. 很少
3. 有时
4. 经常
在这个量表中,有些题项的评分是正向的,而有些则是逆向的。逆向评分的题目需要在汇总得分时进行反转计分,即将所得分数(比如1-4分)逆转计算(即4-1分)。
要计算最终得分,首先要转换所有逆向评分的题目,然后将所有条目的分数相加。这个总分将是一个介于20到80之间的数字,分数越高表明个体体验到的孤独感越强烈。
UCLA孤独量表没有绝对的"合格"或"不合格"分数,也没有指定特定分数以上或以下表示一个人是"孤独的"或"不孤独的"。相反,得分是连续的,可以帮助研究者或临床专家了解个体在孤独感这个连续变量上的相对位置。
然而,研究人员可能会根据他们的研究样本或种群选择一个分数范围作为高孤独感的指标。比如,他们可能会使用分数分布的前一个百分位或固定的得分阈值作为高孤独的标志。这样的阈值会因研究而异,并且应该在特定背景下解释。
UCLA孤独量表版本3通常包含20个题项,每个题项的可能答案范围从1(从不)到4(总是)。所有题项的答案分数相加得到一个总分,该总分的可能范围是20到80。总分越高,表明个体报告的孤独感越强。
量表没有一个严格的“孤独”与“不孤独”的截断分数。一般来说,分数越低表明孤独感越低,而分数越高则孤独感越强烈。分数的解释也依赖于学者们设定的标准和使用量表的具体背景。
不过,有些研究或实践可能会设置一个临界值或者均值作为参考,用来辨识可能需要关注的个体。比如,研究者可能根据样本的具体数据来设定一个分数,将其作为检测高孤独感水平的指标。但这个分数通常是相对的,依赖于所研究人群的特点。
原始的UCLA孤独感量表(Version 1)设计理念上是单维度,主要聚焦于评估总体孤独感。但在后续的研究中,学者们通过因子分析对20个题目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潜在的维度。在这些研究中,尽管UCLA孤独量表并非原本设计为多维度量表,但有研究者试图从中区分出不同的孤独感维度。
例如,在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Version 3)的研究中,有些学者指出可以将题目归类为涉及关系质量的题目,和涉及关系数量的题目等类别,这可能被视作不同形式的孤独 —— 情感孤独(缺乏亲密与深入的社交连接)与社交孤独(缺乏足够数量的社交关系网络)。
然而,这种多维度划分并不是Russell等人在设计UCLA孤独量表时的初衷。孤独量表的设计是为了测定个体的孤独感作为一个统一的感觉体验,并不旨在对孤独进行多维度分析。该量表的各个修订版也都保持了这一理念。
为了获取更具体、面向不同维度孤独体验的量表,研究人员可能会开发或使用其他具备维度区分的心理量表。在使用和解释UCLA孤独感量表结果时,重要的是要记住它本质上是用来度量总体孤独感的一个工具,并未被设计成一个多维度量表。
UCLA孤独量表(特别是其常用的第三版本,即UCLA Loneliness Scale Version 3)主要被设计为一个单维度量表,旨在测量个体感受到的孤独程度。它不是为了测量孤独的不同维度或类型,而是评估孤独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的感受程度。
这个量表包括一系列的题目,被回答者根据他们自己的感受程度进行响应(例如从“从不”到“经常”)。这些题目共同构建出一个关于被测者孤独感的整体评估,得分越高意味着感受到的孤独度越高。它主要目的是评估个体在他们的社交关系中感受到的总体孤独感,并不特别区分孤独感的种类或来源。
尽管UCLA孤独量表体现为单维度工具,孤独本身却可以是多维的体验,涉及如社交孤独(缺乏社交互动)和情感孤独(缺乏亲密关系)等不同面向。其他量表和研究工具可能会探索孤独的这些不同维度,但是UCLA孤独量表主要关注于整体的、个体感受到的孤独感。
UCLA孤独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是可以评估个体感受到的孤独程度。这个量表最初是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心理学家Daniel Russell等人在1970年代末期开发的。自那时起,UCLA孤独量表经历了几次修订,目前最常用的版本包括UCLA Loneliness Scale Version 3(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
UCLA孤独量表的特点:
-项数:UCLA孤独量表的不同版本含有不同数量的题项。最初始的版本包含了20个题项,而第三版通常包含20个题项,专注于评估感受到的孤独感的频率、强度和性质。
-响应方式:量表使用类似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的格式,让受访者根据他们对每个表述的认同程度来做出选择,例如“从来没有”、“偶尔”、“经常”等。
-结果解读:量表的得分范围和解释会依据具体版本而不同,但总体上,得分越高,表示受访者感受到的孤独感越强烈。低分则可能表示较低的孤独程度或更好的社交连接感。
-目的:UCLA孤独量表不仅用于临床研究或社会心理学研究,也被用于公共卫生研究,以评估孤独对健康、福祉和社交网络的影响。
应用
UCLA孤独量表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孤独与各种心理、生理状况之间的关系,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心脏病和死亡风险等。此外,它也被用于开发和评估减少孤独感的干预措施。
有效性和可靠性
多项研究支持了UCLA孤独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表明它是一个有效且可靠的测量工具,能精准反映个体的孤独状态。
注意事项
虽然UCLA孤独量表是一个有用的工具,但理解和解释其结果仍需要专业知识。特别是,在使用该量表数据来为个人提供心理干预或支持时,最好由受训练的专业人员进行。
综上所述,UCLA孤独量表是评估个体孤独感的一个科学且权威的工具,对于心理健康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与UCLA孤独感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相关的论文文献示例:
1.Russell, D. W. (1996). UCLA Loneliness Scale (Version 3): Reliability, validity, and factor structu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66(1), 20-40.
2.Peplau, L. A., & Perlman, D. (1982). Perspective on loneliness. In L. A. Peplau & D. Perlman (Eds.), Loneliness: A sourcebook of current theory, research, and therapy (pp. 1-18). John Wiley & Sons.
3.Hawkley, L. C., & Cacioppo, J. T. (2010). Loneliness matters: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view of consequences and mechanisms. 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 40(2), 21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