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PI(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是一份标准化的心理评估量表,用于评估成年人的人格结构和心理障碍。MMPI的得分通常由测试者对一系列陈述式问题的响应来计算,这些得分被转换为标准分,通常是T分数(标准分),以便于与被测人群进行比较。
T分数是一种将原始得分转换为标准化得分的方式。这种转换基于一个规定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对于MMPI来说,T分数的平均值通常设置为50,标准差为10。
以下是MMPI的一些临床量表及其T分数分布的一般性指导方针:
T分数解读
-< 30:得分极低,可能表明反向回答问题或其他测试受限因素。
-30-39:得分较低,可能表示该特质的缺失或问题的可能性较小。
-40-64:得分在正常或平均范围内,无临床显著性。
-65-69:轻微至中等的偏高,可能表明个体在相应领域有些问题或障碍。
-70-79:得分偏高,可能表示该特质在个体中明显存在,并可能指示一定程度的障碍。
-≥ 80:得分极高,通常表明在相关领域存在显著的问题和障碍。
临床量表示例
-1(Hs):疑病
-2(D):抑郁
-3(Hy):癔症
-4(Pd):反社会
-5(Mf):男性/女性化
-6(Pa):偏执
-7(Pt):精神病性
-8(Sc):精神分裂
-9(Ma):躁狂
-0(Si):社交内向
每个量表有自己的得分范围以及相应的临床意义,因此MMPI的分数和解读是相当复杂的。专业的临床心理学家或其他合格的心理健康专家应该负责解释结果,因为他们经过了适当的训练,能够理解这些分数和它们可能的意义。实际的分数也需要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观察,以及个体的背景和生活经历来综合解读。
MMPI的具体数值和对照表应按照测试版本(如MMPI-2或MMPI-2-RF)以及标准化样本的情况来使用。标准化样本是指用于计算T分数转换的人群,通常是基于一定的群体特征(如年龄、性别、种族、教育水平等)来确定的。因此,具体数值对照表和相关解释应当参考测试手册或由专业人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