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sch型孤独量表是基于Rasch模型进行设计和评定。该量表旨在客观、准确地测量个体在社交关系中的孤独感受,帮助...展开简介
儿童孤独量表(Children's Loneliness Scale)由Dan Olweus在1984年开发,用于测量儿童和青少年感受到的孤独感。该量表是一种自评量表,包含了一系列陈述,孩子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回答这些陈述,以反映他们经历的孤独程度。
儿童孤独量表由24个条目组成,其中有20个条目是直接与孤独感相关的,而另外4个用作填充问题以保持问卷的平衡。参与者需要根据自己的体验来对每个项目进行评分,例如,他们可能被要求以“从不”、“有时”或“经常”来描述他们有多频繁地体验到某个特定情感或情况。
该量表的目的是提供一个量化的方式来评估儿童和青少年的孤独感,从而帮助识别可能需要关注的情绪或社交问题。通过对孤独感的测量,教育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在社交互动和情感健康方面的需求,并据此提供相应的支持或介入。
孤独感是一个复杂的情感体验,与多种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尊问题等)有关,因此使用这种量表可以帮助专业人员早期识别并解决可能的问题,从而支持儿童和青少年的整体发展和福祉。
婴幼儿孤独症量表(CHAT,Checklist for Autism in Toddlers)原本是为了在儿童早期(大约18个月大)进行孤独症的筛查研发的一种工具。这个量表包含一系列问题,家长和医生可通过回答问题来观察儿童的行为和发展状况。
CHAT最初的版本包括两个部分:A部分包含9个问题,让家长回答;而B部分是由医生或健康专业人员完成的观察部分,包含5个项目。这个量表旨在早期发现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 ASD)风险,并非用以确诊孤独症。
你提到的CHAT-23可能是对原始CHAT量表的一种修改或扩展版本,用来更全面地检查孩子是否有孤独症风险的迹象。然而,在知识截止日期前,并没有广泛使用的称为“CHAT-23”的工具。不过,有一个名为M-CHAT(Modified Checklist for Autism in Toddlers,简称M-CHAT)的工具,它是CHAT的修订版,用于更有效地筛查自闭症谱系障碍。
M-CHAT是一种更加详细的问卷,含有23个问题(这可能是您提到的“23”所指的)。父母可以回答关于他们孩子的行为和技能的问题,如对孩子的社交交往、沟通技能、游戏行为等方面的观察。M-CHAT能够辅助医疗专业人员识别需要进一步评估孤独症风险的儿童。
UCLA孤独感量表是一项用于测量个人孤独水平的心理测试工具。孤独感通常被定义为个体感到与他人的社会联系不足的主观体验。这并不仅仅与物理上的独处有关,而是与缺乏深层、有意义的社交联系有关。UCLA孤独感量表试图捕捉到这种感觉的质量和强度。
UCLA孤独感量表最初是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学者在1978年开发的。自那时起,它经过了几次修订,目前最广泛使用的版本是第三版。
量表包括一系列的陈述,受访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感受在各个陈述上给出分数。这些陈述表示了个人的孤独感和与他人的互动感受。每一个条目让受访者根据自己的体验频率(例如:“经常”,“有时”或“从不”)来对陈述进行评分。这些分数最终汇总,形成一个反映受访者孤独感总体水平的总分。
具体到第三版UCLA孤独感量表(Version 3),它通常包含20个条目,组合了正面和负面的陈述。分数越高,表示受测者体验到的孤独感越强烈。
这个量表被广泛用于心理学研究,用以探索孤独感与其他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关系,例如抑郁、焦虑、社交网络的质量等。它同样适用于临床环境,帮助识别可能需要社会支持或心理健康干预的个体。
由于UCLA孤独感量表涉及到个体对自身状态的自评,一些受访者可能会因为社会期待而对他们的真实感受进行修饰。因此,解释这个测试的结果时,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会谨慎考虑这些可能的偏差因素。
孤独症ABC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是一种评估自闭症及相关障碍儿童行为的量表,用于帮助诊断儿童是否具有自闭症谱系障碍。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孤独症ABC量表的评分标准:
孤独症ABC量表一共含有57个项目,涵盖了5个领域:沟通、社交、兴趣限制、刻板重复兴趣和行为、感觉异常。每个项目在评分时通常采用4级评分:0分(从不发生),1分(偶尔发生),2分(相对频繁发生),3分(频繁且明显发生)。
总分范围通常在0到168之间,根据得分可以初步判断儿童的自闭症状况:
- 总分小于50分:说明基本没有自闭症症状;
- 总分在50-80分之间:可能存在轻度的自闭症状;
- 总分在80-120分之间:可能存在中度的自闭症症状;
- 总分大于120分:可能存在重度的自闭症症状。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评分标准,具体的评估和诊断需要结合专业人士的分析和判断。如果您对孤独症ABC量表或孩子的评估结果有任何疑问,请寻求专业的心理学家、儿科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他们将根据全面的评估来确诊和提供适当的干预措施。
UCLA 孤独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第三版是用来评估个体感受到的孤独程度。这个量表由洛杉矶加州大学的教授和研究人员 Doctor Daniel Russell 开发,是在之前版本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和完善。
UCLA 孤独量表第三版包含20个陈述性项目,每个项目都反映了孤独感的某个方面。这些陈述需要受试者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评分,通常采用类似“从来没有”、“偶尔”、“有时”、“经常”这样的评分标准。这些项目旨在探究个体的主观孤独感受,无论他们的社会网络大小如何。
量表的项目包括正向陈述和反向陈述,其中正向陈述(如“我觉得孤立无援”)直接表达孤独感,而反向陈述(如“我和他人有很多共同之处”)则相反。反向计分项需要在分析时进行逆转计分,以确保所有的分数都是指向同一个方向的——即孤独感的高低。
根据受试者在各项陈述上的总分,可以对其孤独感进行量化,分数越高,表示个体感觉到的孤独感越强烈。UCLA孤独量表通常用于心理学研究,也用于临床环境以帮助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心理社会干预。
要合法和适当地使用这种量表,心理学家和研究人员需要遵循版权法规,并且应当根据完善的指导原则来解释结果。如果您对个人或其他人的孤独感水平有所顾虑,寻求合格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者进行专业评估和咨询是非常重要的。
孤独量表(Loneliness Scale)相关论文文献:
1.De Jong Gierveld, J., & Van Tilburg, T. (1999). Manual of the Loneliness Scale. VU University,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2.Russell, D., Peplau, L. A., & Cutrona, C. E. (1980). The revised UCLA Loneliness Scale: Concurr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 evide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9(3), 472-480.
3.DiTommaso, E., Brannen, C., & Best, L. A. (2004). Measurement and valid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ort version of 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Loneliness Scale for Adult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64(1), 99-119.
4.Lasgaard, M., Goossens, L., & Elklit, A. (2011). Loneliness,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and suicide ideation in adolescence: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analyses.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39(1), 137-150.
5.Heinrich, L. M., & Gullone, E. (2006).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loneliness: A literature review.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6(6), 695-718.